公司相信,订立该协议将通过补充营运资金,拓宽公司的融资渠道、增加公司的流动资金来源及优化公司资本架构。
作为一名扎根在基层的社会工作者,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始终是“95后”省人大代表、揭阳市民政局社会工作督导办公室督导许丽敏关注的重点。今年,许丽敏带着“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双百工程’社工薪酬待遇”等建议,希望为推动县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做党和人民的“挑夫”
“人大代表就如同一个‘挑夫’,一头承载着党委政府的殷切嘱托,一头肩负着群众满满的信任与期待。”作为一名基层代表,许丽敏过去一年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民生和社会治理问题。她走进社区、养老院、颐康服务站,用心倾听民声民意,收集民需所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听得了民声、访得了民情、解得了民忧、聚得了民心。”许丽敏表示。
揭阳惠来县人口老龄化趋势突出,随之而来的是日渐严重的老年人“吃饭难”问题。近年来,惠来县扎实推进长者饭堂建设落地见效,以解决经济困难、独居、空巢、高龄老年人就餐为重点,兼顾解决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就餐问题。但在走访中,许丽敏发现,还有一部分的长者饭堂老年人自费部分仍然较高。“12元一餐,老年人自费部分就高达7元,对不少老年人来说难以负担。”许丽敏表示。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许丽敏提出了因地制宜分配各地“长者饭堂”建设指标,加强政策指导,盘活好现有优势资源,切实解决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成本高、生存难问题等的代表建议。
建议提出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这项利民工程摆上政府重要工作议程。惠来县通过“政府补助一点、企业让利一点、慈善捐助一点、个人自费一点”的“四个一”方式筹措经费,按照集体经济支撑、乡贤爱心资助、党员群众合作等模式运营,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社区食堂共建共管共享路径。2024年9月,侨园镇桃园村长者食堂正式开放运营,这是惠来县首家由村集体独立运营的老年人食堂,服务对象是全村90多位75岁以上老年人,餐标15元,村委会补贴14元,个人仅自费1元。这无疑是村里老人们的福音,让他们在晚年能够享受到便捷、实惠的餐饮服务。
许丽敏调研长者饭堂运营和建设情况。
谈及未来履职之路,许丽敏说,一方面要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使命,不断学习,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大小事,高质量履职。“只有充分调研,才能提出实事求是、具有可行性的建议。”许丽敏说。今年省两会,她继续聚焦县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几项建议。
许丽敏为惠来县前詹镇社工讲解“银龄安康行动”政策。
建议一: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从事社会工作7年,许丽敏深知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过去一年,她赴各乡镇开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调研,与民政、财政、人社、医保、卫健、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交流关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探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化路径。
“粤东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本就紧张,养老服务起步晚、设施陈旧、人才稀缺,初期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仅靠有限的中央、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及福彩公益金难以满足需求。”许丽敏指出,当前养老服务仍面临诸多困境,受地方财力、国土空间规划、人员配备等多重因素制约,推进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格外吃力。
面对这些难题,许丽敏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建议。一方面,由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牵头,联合多部门完善养老服务业政策体系,做好规划与布局,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定位与责任,通过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卫健部门牵头协调民政、医保部门,完善医养融合政策,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对接,为老人提供无缝衔接的优质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服务机构配备康复设备、开辟康复专区,优化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保定点审批流程,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难题。
许丽敏与各市直部门交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
建议二:保障“双百工程”社工薪酬待遇
社会工作专业中的社会工作者在老年照护和养老服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县域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照护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介入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的照护和服务,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正义。
提供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节前走访慰问、关注困难残障人士……近年来,“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在全省扎实推进,2.8万名社工扎根村居,为提升全省兜底民生服务效能付出诸多努力。许丽敏介绍,以揭阳市为例,2024年全市众多乡镇(街道)社工站、社工点的“双百”社工,持证率高达80.77%,累计入户走访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近20万人次,精准识别众多不熟悉政策的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协助大量民政服务对象获得福利政策救助,链接丰富慈善社会资源,协同解决诸多社区公共事务,对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改善基层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不容忽视的是,社工薪酬待遇问题亟待解决。“2026年度省级‘双百工程’经费保障尚未明确,部分社工存在就业恐慌。在救助任务重、财政困难情况下,基层社工人才流失加剧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压力,进一步影响兜底民生服务效能。”许丽敏说。
许丽敏建议,以专项财政资金助力粤东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强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稳定本土“双百”社工人才,扩大服务覆盖面,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偏远地区民生事业,为兜底保障工作筑牢资金基石。增加省级“双百工程”项目经费比例,减少当地财政压力,增强“双百工程”队伍稳定性与服务效能,合力做好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林伊晴
图片:受访者提供